生產條件與鑄件缺陷的關系
作者: admin發布時間: 2019-10-16點擊次數: 1722
生產條件發展趨向決定了對不銹鋼鑄件質量的要求,首先是對性能均勻性、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的要求。以一次性粘土砂型為例,緊實力逐漸提高代表這種生產方法的改善,40年代末緊實造型機采用補壓緊實的壓力為0.18~0.28MPa,50年代為0.35~0.42MPa,70年代為0.70~1.40MPa。緊實壓力提高保證鑄鐵件內部致密,同時達到尺寸穩定性和鑄件表面光潔的嚴格要求。
鑄鐵件中缺陷的60%直接與造型有關,造型的條件改善,對質量管理提出新的要求,型砂控制要求更為嚴格。完善的質量管理同樣是生產高質量鑄件重要條件,否則,先進的工藝方法也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。
生產條件發展趨向也決定了工藝過程控制的難易,自硬樹脂砂生產控制比粘土砂易,應用這種混合料生產機床鑄件,勞動強度可降低50%,不銹鋼鑄件缺陷率由5.4%降低到1.1%,車間生產能力提高了20%。
原材料管理是基本生產條件。按照質量管理要求,這方面管理首先按質量標準進行采購訂貨。如發現原材料規格不符合標準時,應予退貨并報廢。我國原材料標準和產品(鑄件)標準(國家標準)是協調的。
生產條件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過程控制,包括工藝管理和生產管理。工藝是不銹鋼鑄件生產的依據,只有完善的工藝才能得到高質量的鑄件。這反映在工裝的設計、制造、管理、工藝卡片編制等應完美無缺。生產管理強調生產中的工藝紀律檢查和生產過程檢測。當前大部分工廠的鑄造生產,相當一部分工序依賴手工操作,因此必須加強對操作人員的教育,并輔以適當的經濟和行政措施,嚴格按工藝守則操作,避免隨意性,防止偶發性鑄件缺陷的出現。工序間檢驗在鑄造生產中還是一個薄弱環節,必須給予高度重視。如型砂性能檢測、爐前檢測及各種熔煉、加熱設備的參數測控和各種材料試樣的性能檢測等。工序間檢驗及時發現過程偏差,防止鑄件產生缺陷。
對鑄造工人要求掌握上崗技術,自覺保養設備和管理好工器具,并具有一定質量意識。此外,應該考核其文明生產習慣、工作態度是否認真和隨時注意工作環境及維護生產秩序。
從業人員還應懂得不銹鋼鑄件缺陷生成與其操作之間的關系。因為缺陷不一定是一種原因形成的,要消除或減少缺陷必須綜合治理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。從業人員應努力提高其本位工作質量、協調相鄰工序工作,避免缺陷發生。